年輕人: 反叛的基因

每當看到有關年輕人因參與示威活動或社會運動而被判刑的新聞時,總會聽到很多批評年輕人的聲音,認為年輕人的行為魯莽草率,容易受到別人影響;這些情況總會令我聯想到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轉變。大部分來找我處理子女管教問題的家長都有一個共通點,他們的煩惱主要是源於子女「反叛」,他們都渴望尋找到解決子女反叛行為的方案。然而,當我們安靜下來仔細思考,如果反叛行為是一個問題,隨著人類的進化,千萬年下來,早就應該消失了吧!為什麼我們卻始終解決不了它呢?

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(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)

心理學家Erik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(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) 中列出,人一生有八大階段,在這八個階段中,我們的性格會不斷地發展,整個過程是橫跨一生的。而且,在每個階段中所發展的任務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性格。其中,第五階段是青春期,我們開始尋找自我的角色和探索人生的方向。年輕人在這時候往往會挑戰權威,堅持自己的主見。相較兒童時期,他們更有行動力和自主性,對這時期的年輕人來說,質疑和抗拒權威是建構自我的其中一個常見的方式。在親子關係中,青春期大概是每個父母最大的敵人,年輕人的身心、思想模式以及價值觀往往在此時都會有明顯改變。很多父母一時之間未必能接受到向來乖巧服從的孩子,轉變到充滿主見,甚至總會跟自己「對著幹」。因此,每位父母都希望設法避免孩子叛逆的出現。

然而,假如我們嘗試花時間了解一下年輕人在這個「反叛期」的因由,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過程。
「反叛期」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,更是自身的一個「進化過程」。年輕人比兒童時,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界不同的人和事,他們開始學習獨立思考,學習批判事物,更會從當中學習到不同的處事手法。當然,由於缺乏經驗,面對失敗是無可避免,父母很多時都會以此為理由而不願意放手讓他們嘗試。可是,不同的經驗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中擔當著關鍵的角色,每一個經驗都可以幫助年輕人作出更成熟的決定。

另一方面,從進化的角度來看,假如我們只懂得跟隨上一代的行為模式,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判斷,這過程最多只能稱之為「複製」。單純的複製並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新的可能,就正如科技之所以會日新月異,設計之所以會不斷創新,全因為有追求進步的心態,而反叛正正可以被理解為人類的一個求變行為。年輕人在成長階段,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後,選擇不跟隨父母長輩的做法,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就是這一個道理。

以「讀大學才會成功」作為例子,很多父母都會認為入讀大學是成功必要的條件,所以會不斷催谷子女,要他們用功讀書,甚至替他們選科和計劃將來要走的路。但從現實社會中,我們都不難發現,即使年輕人缺少了一張畢業證書,同樣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。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Steve Jobs和微軟共同創辦人Bill Gates就是為人熟悉的例子。他們的經歷,正好告訴我們成功從來並不只有一條路,每一個跟前人不同的決定,都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可能。所以,年輕人的每一個經過思考再作的決定,我們都應該尊重。
反叛其實並非單純的負面行為,就進化而言,反而是正面和有建設性的。父母的責任不是要阻止它的出現,而是要引導年輕人利用它的好處來學習和讓自己成長。在與年輕人交談的過程中,會發現他們都不太願意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,儘管他們明白父母的說話是有益,但仍然會自動標籤父母是「說教者」,想擺脫父母的束搏。明白人類進化的歷程,這些現象還是可以理解的。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空間和自由,他們希望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被別人尊重。因此,父母可以嘗試找一個自己信任,同時年輕人也願意敞開心扉跟他分享想法的人,換一個角度跟他們溝通,效果可會更好。